医学知识讲座 09:代偿维持功能,却难发现病症(下)
上一篇我们简单了解了身体的代偿机制,那么这一篇我们聊一聊代偿的目的和给我们疾病防治的启示。症状是人类进化带来的一种智慧,代偿就是进化的另一种智慧。
举个例子。刚才咱们提到的幽门螺旋杆菌会持续攻击胃的细胞,引起胃炎,细胞就会死亡。这个时候,人体就会启动代偿机制,让深层的干细胞加速分裂,赶紧补充死亡的细胞。这样就防止发生严重的穿孔、出血。
所以,人体的代偿能够让器官在持续损伤的状态下,基本上能够满足功能,也就是凑合着用,所以才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
只有到了疾病晚期,代偿不动或者超过极限了,症状才会出现。
代偿维持器官功能
代偿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器官的基本功能,也就是为了保命。所有的慢性病,人体都会启动代偿。比如高血压。血压持续增高,心脏射血的负担就会增加。所以,心肌就会变得肥厚,射血才更有劲。这是代偿。
再比如,治疗癫痫有种手术叫做大脑半球切除术。你肯定想:只剩下一半脑子,人还能活得了吗?能。
一侧大脑切除后,只要经过有计划的康复训练,另外一侧大脑就可以代偿,替代切掉的脑组织完成任务。病人还能够和正常人一样进行思维和活动,而且复杂的认知能力也能够得到恢复。
人体心脏剖析图
甚至冠心病病人,血管狭窄了、堵了,这根堵了的血管周围的小血管就会变粗、变长,甚至长出新生的血管,替代这根堵了的血管给心肌供血,防止发生致命性的心肌梗死。这也是代偿。所以,经常犯心绞痛的老人反而不容易猝死。
为啥呢?因为有代偿。长期的心绞痛,已经让病人狭窄血管的周围长出了新的小血管。反而有时候年轻人心梗了更容易死亡,就是因为还没有形成这些用以代偿血管。
代偿是人类一种伟大的保命机制。这种机制让我们在没办法去除持续损伤因素的情况下,先妥协着活下来。
这本身是有利的一面,但是另一面,也掩盖了病情。如果能去除病因,病情还可以逆转。但是如果病因持续存在,时间长了早晚还会出问题、出症状,甚至有些慢性病还可以发生癌变。
也就是说,代偿带来了妥协的生存。但是时间久了,也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代偿带给我们疾病防治的启示
知道了代偿的原理,你也就知道怎么有效预防和治疗慢性病了。
下面,我为你总结了三个重要的建议:
第一个建议:既然很多慢性病在早期没有症状,我们就要主动筛查。
这点不容置疑。现在有种错误观点,认为病不知道最好,知道了反而死得更快。这非常愚昧。
2018年,美国癌症的总体死亡率,比历史上死亡率最高的1991年下降了27%。下降的这27%,就相当于挽救了262万条生命。
研究者认为,之所以有如此惊人的成就,其中重要的一项因素就是开展了癌症的早期筛查。比如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下降,主要原因就是推广结肠镜检查。
从2000年到2015年,美国50岁以上的成年人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比例从21%升高到了60%。所以,第一个建议就是主动筛查。
第二个建议:从源头上预防或者从中间环节阻断,可以有效防止慢病的发展。
比如宫颈癌。绝大多数是HPV病毒感染,先引起慢性炎症,然后到不典型增生,最后才发展成宫颈癌。
所以,接种宫颈癌疫苗是从源头上预防HPV感染。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在不同的阶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就是阻断中间环节,避免最终发展成癌症。
关爱女性健康 早发现早治疗
这就是关于慢病预防和治疗的第二个建议。但是,很多病我们很难从源头上预防,也很难完全阻断。
比如冠心病。尽管我们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不吸烟,但是还是有相当比例的人群得了冠心病。而且尽管严格用药,也会有相当比例病人的病情依然在进展。
第三个建议:巧妙地放大代偿机制。
什么叫放大代偿机制呢?
我刚才讲了,冠心病是有血管狭窄了。那么,狭窄血管周围的小血管就会变粗、变长,甚至产生新血管,代替那些狭窄的血管完成供血任务。这是代偿。
放大代偿,就是主动帮助小血管长出来。比如,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适度运动就可以帮助形成这些小血管。病人以后再犯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备注】:以上文字内容来自得到APP《 薄世宁·医学通识五十讲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