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见到医生血压就升高,应该怎么办?
有很多人一见到医师就会紧张,测量血压也会升高,这该怎么办呢?首先,需要明确是否有高血压。
血压测量通常有两种场景,一种是在诊室测量血压,一种是在诊室外测量血压。如果你在诊室测量血压 ≥140/90 mmHg,同时诊室外测量血压 ≥135/85 mmHg,那就明确有持续性高血压了,也就需要按照高血压进行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与治疗了。
但对于一部分人而言,诊室血压高于诊室外血压,这个差值被称之为“白大衣效应”;当白大衣效应足够大时,使得诊室血压明显升高并 ≥140/90 mmHg,但诊室外(动态和家庭)血压正常,这就可诊断为白大衣高血压了。
这种白大衣效应被认为主要由医生或护士在诊室测量血压时引起的患者一过性身体紧张所导致。
白大衣高血压的流行性与危害
在诊室血压升高的人群中,高达 30-40% 为白大衣高血压,在高龄老年人中白大衣高血压比例更是 >50%。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和不吸烟人群中更为常见。
此外,各级高血压均可见到明显的白大衣高血压效应,但在Ⅰ级高血压患者中白大衣高血压的患病率最高。正因白大衣高血压患病率如此之高,诊室血压升高者都需要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明确是否为白大衣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家中常备电子血压计
白大衣高血压导致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低于持续性高血压;同时,与白大衣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也低于持续性高血压。但与正常血压相比,白大衣高血压导致无症状的心血管损害更常见,进展到持续性高血压的风险也更高。
白大衣高血压的原因
1、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刺激
白大衣高血压的产生可能与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刺激有关,医务人员与患者交谈的语气、情绪都能影响测得的血压值。
2、患者本身的应激反应
患者本身应激反应增强,在诊室测量血压时一过性的身体紧张,伴随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其血浆肾素和醛固酮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等升高血压的激素水平增高。
由于上述医务人员的刺激与患者自身的紧张,导致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收缩,产生所谓“白大衣效应”,从而导致血压上升。这种效应随着年龄增高而更加常见。
白大衣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对于不同日期三次以上诊室测量血压 ≥140/90 mmHg,并且诊室外测量血压正常(动态血压白天平均血压 <135/85 mmHg、夜间平均血压 <120/70 mmHg、24小时平均血压 <130/80 mmHg 或家庭监测血压 <135/85 mmHg),可诊断为白大衣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血压监测是确诊白大衣高血压的金标准。
白大衣高血压需要如何处理呢?
与正常血压相比,白大衣高血压导致无症状的心血管损害更常见,进展到持续性高血压的风险也更高。那么,如果我们在诊室医务人员测量血压升高并 ≥140/90 mmHg,这该怎么办呢?
首先,需要诊室与诊室外两种测量血压方式的检测,明确是否有持续性高血压。
如果你在诊室测量血压 ≥140/90 mmHg,同时诊室外测量血压(动态血压白天平均血压 >135/85 mmHg、夜间平均血压 >120/70 mmHg、24小时平均血压 >130/80 mmHg 或家庭监测血压 >135/85 mmHg),那就明确有持续性高血压了,也就需要按照高血压进行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与治疗了。
日本高级体检 血压检查
对于一部分人而言,由于诊室测血压时紧张等原因产生“白大衣效应”,使得诊室血压明显升高并 ≥140/90 mmHg,但诊室外(动态和家庭)血压正常,这就可诊断为白大衣高血压了。如果诊断丁白大衣高血压是否就需要降压药物治疗呢?
目前的研究认为,白大衣高血压导致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低于持续性高血压;同时,与白大衣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也低于持续性高血压。
但与正常血压相比,白大衣高血压导致无症状的心血管损害更常见,进展到持续性高血压的风险也更高。
因此,所有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应该经常进行诊室和诊室外血压测量(每年一次),并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此外,还需要到医院心内科进行高血压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对于已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或者心血管病风险高危或很高危的患者,可以考虑开始降压药物治疗。除此之外,其他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目前尚不推荐常规降压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