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疾病科普 04:骨科疾病的治疗思路是什么?(下)
上一讲我们讲了四大法则中的切除和修复法则,你肯定知道,2008年奥运会,刘翔因为跟腱断裂而退赛。解释一下,跟腱其实就是肌腱,肌腱是我们肌肉的一部分,它附着在骨头上,肌肉通过它拉动骨骼运动。
跟腱断裂,当然就是跟腱有一部分撕裂了,或者更严重的,直接断成两截了。这时候,单靠跟腱自己是没法修复的。骨科医生的方法,是把断裂的跟腱缝起来,给它时间,让它自我修复。一些韧带的修复,也是如此。接下来我们讲一讲重建和再生的法则。
方法三:重建(Reconstruction)
对于能自我修复的组织,比如肌肉和骨骼,自我修复当然好。但是对于软骨和血液供应不够的韧带,它们自我修复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可能永远也无法完全恢复。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只能束手无策吗?
当然不是。在这种情况下,工程学思维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对于一些重要的部位,如果切除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缝缝补补又解决不了问题,骨科医生就会发挥充分的主动性,用人工材料重新构造,重建它的功能。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第三个R——Reconstruction,重建。
比如膝关节软骨受损,不仅非常疼,还会让病人行动困难。我们知道,软骨几乎无法自我修复,所以在过去,这个病几乎没有什么解决方法,只能忍着;但是现在,我们有了更好的解决办法——人工膝关节。
人工关节让患者的骨头重新恢复功能
所谓“人工膝关节”,其实是用金属和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关节。它可以植入病人的膝关节内,替代受损的软骨,让膝关节重新恢复功能。
目前这项手术已经比较成熟,甚至做完当天就能出院。如果你或者父母家人,正在忍受膝关节问题的困扰,人工膝关节置换绝对是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当然,人工膝关节只是重建的一个典型例子。目前,我们还有人工髋关节、人工肘关节,甚至人工肩关节等等。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类似的巧夺天工的设计和假体一定会越来越多,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重建身体功能。
方法四:再生(Regeneration)
能切除、能修复,甚至修复不好还能重建,听起来我们已经有了全面的治疗手段。但这就够了吗?当然不是。
医生们有个普遍的共识——历经千万年演化的人体,是个无比精妙的复杂系统,任何人造零件都比不上它。所以,如果不用任何外来的人造零件,就能让我们的运动系统一直保持25-35岁的最佳状态,那岂不是更好?
这想想就很难。但是,我们依然能看到一丝希望之光,那就是Regeneration,再生医学。
简单来说,就是人工培养出可再生的组织和器官,一旦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损伤,就直接用我们培养出的替换它。比如大名鼎鼎的“组织工程技术”,目前已经能做到在体外培养软骨,移植到病人软骨缺损的部位。
这当然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思路。因为替换上的不再是冷冰冰的人造零件,而是和我们人体原本就有的组织一模一样,当然能发挥最好的作用了。
医学在研究中不断发展
客观地说,目前这方面的进展还不是很多。不过一旦实现突破,就会对整个人类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具体未来怎样,让我们拭目以待。
总结
上面,我们详细讲了骨科医生解决问题的四种方法——切除、修复、重建和再生。不管具体实现手段如何,目的只有一个——重建人体运动系统四要素的平衡。
临床工作中,这几个思路并不是孤立的。骨科医生会多种治疗思路组合使用,解决具体问题。
比如,在治疗一些很严重的骨折病人时,我们会尽可能地把骨折碎片拼合在一起,并使用螺钉和钢板将它们固定,这是修复。
对于已经完全失去血液供应、没有存在必要的骨骼碎片,我们会直接切掉,这又是切除;有时候,切除完还得使用一些人工材料填补缺损的部位,帮助它重新恢复功能,这又是重建。
你看,一个普通的案例,就综合使用了切除、修复、重建。而最终目的,还是那句话——重建骨骼、肌肉、软骨和韧带四要素的平衡,保证人体运动系统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