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疾病科普 03:骨伤骨病是如何出现的?(上)
上一讲,我们介绍了人体运动系统的四个要素,也就是骨骼、肌肉、软骨和韧带。“四兄弟”性格不同,能力不同,齐心协力保障运动系统的运作。
这一讲,我们探讨一个更根本的问题:设计如此精密的人体运动系统,为什么会出问题呢?换句话说,各种骨科伤病都是怎么来的呢?虽然骨科伤病很多,但所有的都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失衡。
换句话说,只有四个要素彼此平衡、密切配合,运动系统才能正常运转。一旦四个要素失去平衡,运动系统就没法正常工作了,各种骨科伤病也就会找上门来。下面咱们就从三个层面,详细拆解一下这个问题。
演化层面:病变必然发生
首先,如果从演化的视角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点——人体运动系统出问题,几乎是个必然的结果。因为从演化的视角来说,完成繁殖、保证自己基因的延续,是生物体的首要目标。人体的构造和设计,都是为这个首要目标服务的。
一般来说,生儿育女这个任务,大部分人在35岁前就基本完成了。所以我们身体的巅峰,也基本是在35岁之前,要传宗接代嘛。一旦过了35岁,传宗接代的任务完成,身体机能下降也就无所谓了。
很多人在35岁后,常常感到肌肉强度变差、爆发力和耐力下降,甚至关节僵硬,就是这个道理。而现在,我们用各种方法延长寿命,甚至要百岁人生,这就违背了人体最初的设计。
在35岁后,关节会逐渐变得僵硬
就像原本一辆车的设计寿命是35年,现在非要跑100年,它的零件出问题是必然的。一旦某些零件出问题,四个要素不再互相匹配,运动系统就会处于失衡的状态,骨伤和骨病就来了。
门诊的时候,很多患者跟我说:之前打篮球可以打满全场,一周打好几次,即使有点伤痛,休息一两天就好了;现在一周打一次,半场不到就气喘吁吁,而且一旦戳了手指、崴了脚,歇几个星期都好不了。
其实问题的根,就在四要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本强健的四要素,不仅质量会下降,修复能力也会衰退。一旦某个要素衰退得厉害,和其他三个要素不匹配,它就很容易出问题。
所以你看,人体运动系统因为身体机能下降而失衡,是个必然的结果。只要我们活得足够长,运动系统就一定会出问题。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量让这个过程变慢。
四要素层面:修复不足导致伤病
说完了演化视角,接下来我们换个维度,看看具体到运动系统四要素的层面上,各种骨科问题又是怎么来的。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我要说的是——运动系统四要素的构成特点和修复机制各不相同,也会导致我们遇到各种骨科问题。
上一讲说过,骨骼、肌肉、韧带和软骨这四要素,可以承受我们的日常活动;可一旦活动量超出“四兄弟”的能力范围,它们就会损伤。而在面对损伤时,四个要素的修复能力是不同的。
首先说肌肉。你一定有过激烈运动或者长时间劳动之后,肌肉酸胀的经历。要理解这种酸胀,我们得先了解肌肉的结构。
每一块肌肉,都是由无数的肌纤维组成的。当我们活动时,肌纤维共同收缩,提供动力。如果外部的负荷和肌纤维提供的动力相匹配,我们就可以轻松完成动作;而一旦外部的负荷超出肌纤维的力量,它就可能断裂、损伤。
这时,我们就会感到肌肉疼痛。针对这些损伤,肌肉的对策是“敌强我更强”。出现损伤后,肌肉不仅可以自我修复,而且修复后的肌纤维会更加粗壮,数量也会增加。
于是,肌肉就变得比过去更粗壮,更有力,从而可以应对更大的运动负荷。这个过程,医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超量修复”。
为什么健身时,教练一定让你“力竭”“再来一组”?就是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产生一定的肌纤维损伤,从而通过超量修复让我们的肌肉变得更粗壮,达到越练越壮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