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知识讲座 02:疾病和人,始终相伴,从出生到死亡(上)
上节课,咱们学习了医学的第一大基础共识,医学存在的终极理由是生命第一。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聊聊“病”。
对于疾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什么是病?你怎么看待病?
答案五花八门。我总结了一下,大概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把病和感觉联系在一起。认为舒服就是没病,不舒服就是病了。
第二类,把健康和疾病对立起来。认为健康就是没病,病就是不健康。
你肯定曾经或者一直也是这么认为的。
健康和疾病两者不可分
但是,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感觉不能和有没有病划等号,健康和疾病也没法分得那么开。
用一句话说就是,我们的生命注定离不开疾病,疾病是生命的一种常态。
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疾病与人终生相伴。
一、病和感觉没有必然联系
在理解这个共识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刚才那两种对于疾病的观点为什么都是片面的。
第一种观点,把病和感觉联系在一起。
确实,很多人是先有了不舒服的感觉,然后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你生病了。
所以,很多人把不舒服和生病对等,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舒服未必就是病了
但是,现在医学检查手段越来越高级。你会发现,很多病根本没症状,是去医院检查以后才发现的。
也就是说,在没感觉的时候,可能已经病了。
《科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它说肺癌可以在体内潜伏20多年,然后突然转变为侵袭性的癌症,开始攻击你的身体了。这个时候,肺癌会迅速恶化。
那么肺癌潜伏的这20多年,身体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是没病吗?
实际上,几乎多数癌症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没有症状的过程。
科学家推测,在90岁以上去世的人当中,如果能够给他们进行尸体解剖,很可能多数人体内都有癌症或者癌前病变,只是生前没有感觉而已。
所以,感觉良好并不代表就没病。同样,感觉不舒服了,也未必是有病。
比如怀孕早期,孕妇会出现剧烈的恶心、呕吐、倦怠、乏力,也都不是病。
不舒服和疾病根本没有必然联系。
二、健康和疾病可以共存
咱们再来说说,人们对于疾病的第二个常见的错误观念,把健康与疾病对立起来,认为健康是没病,病是不健康。
这个观点,不光大部分普通人赞同,甚至连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也是这么说的。这个定义认为,健康不仅是没病,而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完美状态。
但是对于这个定义,很多医生包括我自己在内,并不完全认可。
为什么呢?如果按照这个定义,健康是没病,那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健康的人了。
在我看来,没有疾病的绝对健康,是一种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疾病和健康之间,没有一条清晰的界限。
从出生开始血管就开始老化:健康与疾病共存
举个例子,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得冠心病的风险就在不断增加。
婴儿一出生,血管就开始逐渐地老化,到了成年,血管壁上开始出现斑块,血管会慢慢硬化变窄。
这个时候是健康吗?肯定是健康的。算是病吗?也算,血管壁上出现斑块,能不是病吗?这就是一种健康和疾病共存的状态。
当血管继续狭窄,超过70%、80%,甚至90%的时候,人就开始出现心绞痛的症状了。这个时候,不光是病了,而且必须得看医生。
我认为健康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健康是可以包容疾病的;
第二,健康并不是排斥疾病,健康是可以生病,又能让疾病康复。
所以,疾病和健康之间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界限,二者是可以共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