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体检骗局和误区:PET-CT 对体检有帮助吗?
近些年来,不少赴日体检服务机构,都在宣传一种用 PET-CT 作为高级检查项目的,所谓精密体检套餐,那PET-CT 到底是什么呢?对癌症早期筛查到底有没有帮助呢?
什么是 PET-CT?
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T)学名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比普通细胞强3-8倍,PET-CT 利用这一特点来扫描全身糖代谢旺盛的细胞群。检查时,需要静脉注射和吞服药剂,全身放射扫描,辐射量较常用的螺旋CT大不少,且价格昂贵。
PET-CT 设备PET-CT 主要应用
PET-CT 目前是确诊肿瘤和癌症后,进一步检查是否全身转移的先进方法,在确定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案时比较理想的参考依据。
PET-CT 技术和设备进入中国已经大约10年,目前在中国国内主流三甲医院都有 PET-CT 检查项目,主要用户是癌症确诊患者。
PET-CT 费用价格
在北京、上海主流的三甲医院做一次 PET-CT 费用大致在7000-8000元人民币。在深圳,此项目已经列入医保目录。此技术的商业应用也是设备研发和制造商推动的,设备免费放置于医院内,使用后的收入与院方分成。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PET-CT 检查报告PET-CT 对于健康体检有用吗?
虽然中国和日本医院都有 PET-CT 项目,但除非有特殊需要,或其他检查结果有较明显的癌症怀疑倾向,常规体检中并不推荐。
PET-CT 需要静脉注射和吞服药剂,全身放射扫描,一次辐射剂量相当于5年左右的本底辐射,相当于在核泄漏后的福岛核电站附近站上1年。
该技术仅对肿瘤细胞敏感,对其他各类疾病并无太大诊断帮助,对于早期肺癌(主要靠胸部螺旋CT、咳痰细胞、肿瘤标志物来检查),甲状腺癌(主要靠甲状腺B超来检查),消化系统癌症(并不能取代胃镜、肠镜等检查方式)的发现也并非十分有效。
PET-CT 检查所使用的药剂 FDG 不易聚集在胃癌、肝细胞癌、胆管癌等细胞处,而脑部、心脏、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等部位,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也会聚集 FDG 药剂,所以上述位置难以判断癌变与否。
而且任何单一的影像检查都不能100%确诊肿瘤癌症,只能发现疑似的病灶,然后通过穿刺或内窥镜细胞取样活检后的病理报告,才是最准确的诊断结论。所以身体健康状况,需要各类检查方法来全面综合分析。
PET-CT 检查报告 结论段PET-CT 检查报告中,对发现糖代谢旺盛的细胞群,也只会用“疑似转移”、“转移可能”等字眼来描述是否发现癌细胞转移的结论。
一般而言,全面深入体检应包含的高级项目主要有(但不限于):头部和头部血管核磁共振 MRI/MRA、胸部和上下腹部 CT、内脏脂肪 CT、鼻腔进入式胃镜、各类癌症的高级肿瘤标志物检测、动脉硬化检测、心脏/甲状腺/颈动脉/腹部脏器B超、肝硬度检测、骨密度检测、大便潜血检测、咳痰细胞检测、乳腺钼靶和子宫颈/体细胞检查(仅女性)等。
如果在包含了上述所有高级项目的体检套餐之外,再靠 PET-CT 作为肿瘤癌症检查的补充,也并非不可。只是若其他高级项目检查结果都没有任何问题的话,无论从经济还是辐射量的角度来看,再做 PET-CT 都没有太大的必要。
PET-CT 检查报告误导和骗局
近些年来,有不少机构用 PET-CT 作为主要的高级精密体检项目,来误导消费者。有些甚至过分夸张宣传,称此设备全球仅有几台,将其吹成一种神乎其神的检测方式,大肆用于正常人群的商业体检,这就有违职业道德了,与我们国家卫生部的规章制度也是相违背的。
据卫生部颁发的《2011-2015年全国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配置规划》,PET-CT 检查阳性率不得低于70%。而实际上,目前全国用于的 PET-CT 体检中,癌症的检出比率远远达不到这一比例,这样就增加受检者无端遭受辐射的风险。
PET-CT 是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但不应过分夸大其作为体检项目的全面性和唯一有效性。
什么样的人群适合 PET-CT 检查?
对于曾经确诊过早期癌症的患者,如果通过手术等方式完成治疗,被确认为体内没有癌症的情况下,为了保持观察,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复发等目的,则可以通过 PET-CT 来帮助诊断和筛查,并且同时也要进行核磁共振、CT、胃镜、肠镜等全方位的检查,结果互相参考比对,也更具准确性。
进一步阅读 科普视频 PET-CT 是什么?对癌症筛查真的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