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8-9911
健康小知识科普专栏
健康小知识 健康豆知識 查看更多 >
心脏病科普 10 :对心脏来说,运动和安静哪个更好?(上)

心脏病科普 10 :对心脏来说,运动和安静哪个更好?(上)

作者:编辑团队 | 发布:2020-04-04 16:07:43

上一篇 心脏病科普 09:如何掌握“作死”的底线?(上)里我们讲了预防,就是不让心血管疾病过早地找上你,属于被动防御。但是,只有被动防御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主动出击。

这一讲,我们来聊聊。养心不仅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甚至能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效果。如果论功力,预防,最多就是个防身术,养心,绝对堪称武学绝技。据说,太极也不过是张三丰百岁以后的养生之术,足以可见其博大精深。

虽然如此,今天,我打算只讲养心的极简方法。如果放开了讲养心,三天都未必聊得完。而且,如果我聊得很细,比如吃哪些、不吃哪些,睡觉往哪一侧卧,雾霾指数多少别出门,每天喝几杯水等等,你可能也记不住,就算记住了,可能也做不到。

退一万步讲,即便做到了,那还是你的生活吗?所以,越是简单的方法,才越容易坚持。讲得少,就只能讲本质。

养心的本质,就是不仅要延长心血管寿命,更要拓展心血管的质量,让心血管可以轻松应对各种情况,不去管它是疾病还是压力,是劳累还是不幸。

如果你还记得,这就是我们前面谈到的心血管储备。养心的最高境界,就是拥有一个良好的储备,可以应对人生绝大多数突发情况。具体来说,心脏能够增加的射血量,就是它可以调动的储备大小。

主动出击的终极方法就是养心主动出击的终极方法就是养心

所以,养心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让心脏有能力跳得更快更强,或是有能力跳得更缓更稳。这两种能力之间的跨度,就是可以增加的射血量,也就是储备。

在中西方文化里,有哪些差异?

无巧不成书,生命状态里,有两种基本常态:安静和运动。这正好对应了心血管的两种能力。这两种状态,哪种更养心呢?这在中西方文化里,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我们先来看看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提出,“合适的营养和运动,是保持健康最恰当的方法”。有意思的是,在古希腊,有三种人可以做医生,分别是哲学家、宗教者,还有最后一种,居然是体育家。这事放在中国还是挺不可思议的。

这不仅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生活化体现,也是古希腊认为运动可以促进健康的证明。14世纪的文艺复兴,也是对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复兴。从此,一种全新而古老的医学学科“运动医学”诞生了,核心理念就是exercise is medicine。

之后,运动被作为一种医学手段,用于治疗各种疾病。18世纪,伏尔泰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观点就此在西方得到了鼎盛发展。之后,无数的研究验证了运动对心血管的健康,有积极影响。

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的结构,比如对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管再生。运动可以改善心脏的功能,比如增加安静时每次收缩的射血量。运动可以改善心脏的神经调节,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血糖、血脂。甚至,高遗传风险都可以通过运动锻炼得到降低。运动量过小,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英国的生物银行经过长期随访发现,仅仅双手的握力这一项指标,就可以明显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说完西方,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在我们国家,养心是另一番景象。《礼记·乐记》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外动既止,内心亦明。”这里强调人的天性是宁静的,是因为外在的物欲,才会运动。

如果能做到因为欲望的外在奔忙而停下来,内心就也会清明。所以,在传统中医养生中,静是人生的常态。中国养心之术大部分和静有关,比如打坐、调息、禅定。那么,安静对于心血管健康到底有没有作用呢?

动,还是静?

现代医学告诉我们,安静的时候,我们的心率会减慢。心率减慢时,心脏的舒张期就会延长,这样一来,心脏给自己的供血就会更充分。

这个时候,人的身体处在较低的代谢状态里,不需要那么多供血,所以心脏的工作负荷进一步减低,使得心脏有休息的空间。

最好的安静形式是睡眠最好的安静形式是睡眠

通常,人类最深度的安静形式,是深睡眠。在深睡眠中,我们的心率会进一步减慢,心脏给自己的供血就会更好。除此之外,人在睡觉的时候,身体还会分泌一系列的激素,启动整个身体的修复和新生。

我们常说,睡饱一个美容觉,不仅对皮肤有修复作用,对心血管也有。心血管在睡眠中,会得到充分的休息,受损的心血管也会得到修复。

相反,如果睡眠不足,心脏不能休息时,会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紊乱,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增加血小板黏性。有研究显示,如果长期睡眠不足6小时,高血压风险将增加35%。所以,安静对于心血管来说,是基础的休息,不可或缺。

其他健康小知识 その他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