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知识 - 编辑推荐
おすすめ情報
健康小知识 - 全部文章
健康豆知識
-
如何判断什么时候应该去就医看病了?如果有不安,就该去看看;症状的频率和程度,是就医时间点的重要评估标准。不同疾病病程不同,就医时间点也不同。身体状态与情绪状态,也是是否需要就医的重要参考;
-
体检真的有用吗?是鸡肋还是早期发现疾病的性价比之王?1. 无限期拖延体检,是侥幸心理作祟;体检不会增加或减少疾病,是为了在疾病容易治疗的阶段发现它;体检项目设计的底层逻辑,是对疾病发现性价比的考量;体检的频率:参考各类疾病发生发展的时间与家族史;机构体检和医院体检各有优势,关键是迈出第一步。
-
人体对重大疾病会有预警信号吗?预警信号:半真半假,网络谣言的重灾区;预警信号失效的关键:人体的代偿机制;需要注意的预警信号:黑色素瘤,眼睑下垂,不明原因发热,便血/便黑,尿多/消瘦;突如其来的焦虑感,也可能是一种预警。
-
疾病的发生到底和生活环境有直接关联吗?不同的疾病,基因的参与度不同。基因易感性,与环境、生活习惯的关联。疾病原因探查:相关性,因果性。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小环境对疾病的影响:高盐因素与高血压,潮湿环境与黄曲霉菌,腌制食品/泡菜与亚硝酸盐,抽油烟机与肺癌。
-
人体从生到死,一定会发生病理改变;一种疾病能不能治愈,取决于我们对致病原因的认识程度;疾病是基因和环境累加的概率结果;疾病发生率高的原因:平均寿命增加、检查率提高、疾病谱迁移;我们正在创造新的疾病:药品滥用,不良生活习惯,现代快节奏生活,需要被认可的痛苦等。
-
大多数情况下,你没有必要了解具体的疾病,但是你可以理解医生的一切思考以及动机,有医学常识和医学思维,会拉近你与医生的交流距离。你可能无法像医生一样获得对于疾病和治疗的“直觉”,但是你至少可以获得几个能力:第一,寻找及判断最适合的医生的能力;第二,为自己和家庭选择最合适健康规划方案的能力;第三,理解疾病和现状,不再焦虑从容生活的能力。
-
未来人类将完全摆脱运动系统的束缚,实现真正的行动自由。仿生医学、生物医学和再生医学,是骨科未来将实现突破的三个关键方向。一旦再生医学实现,人类或许就将实现真正的永生。
-
如果外力超过骨骼的承受范围,就会导致骨折。这时候,只能靠骨骼的自我修复能力去修复。如果细菌潜入骨骼内部,就会导致骨感染,用抗生素杀菌是关键。如果免疫系统出了问题,错误的攻击我们脊柱、关节处的骨组织,就会带来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这类疾病,目前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案,只能缓解症状。
-
如果把人体的骨骼比作一座大厦,那么这座大厦的构建要伴随人的一生。在人体内激素和维生素的调节下,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进行骨合成和骨溶解,共同完成骨骼的代谢。基因决定身高的上限,营养和运动决定身高的下限。 0-2岁的婴儿,要加强补充维生素D,防止骨骼发育畸形;中老年人,则要注意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骨质疏松。
-
下肢的各种骨科伤病,基本都和负重有关。由于下肢要承担全身的重量,所以脆弱的膝关节和踝关节很容易出问题。崴脚后一定不能热敷,也一定不要勉强行走。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时间停止运动,冷敷消肿止痛,然后耐心休息、等待恢复。保护下肢关节,最重要的还是避免损伤,起码减少损伤关节的行为的频次。